電話:0757-86256648
傳真:0757-86256081
電郵:postmaster@glorycn.net
不堪重負!全球港口面臨史上最大危機,海運價格再創新高
發布時間:2021-09-01 閱讀量:2655
疫情反復加上需求復蘇令全球航運和港口面臨重要考驗。
全球航運系統面臨65年來的最大危機,目前有超過350艘貨輪卡在港口造成“海上大塞車”,航運供應鏈陷入緊繃,加上港口基礎設施老舊,一些船公司決定主動率先投資港口。
中國、東南亞至北美東海岸的海運價格首次超過了每標箱2萬美元,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也創下2010年中期以來最高水平。
01
全球航運系統面臨65年來的最大危機
除了極端天氣會造成船期延誤,去年開始的新冠疫情使得全球航運系統面臨65年來的最大危機。終端需求暴增,加上港口基礎設施老舊,使得航運供應鏈緊繃,全球缺柜和塞港的情況仍在持續惡化。
物流公司Kuehne+Nagel的即時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有353艘貨輪卡在港口動彈不得,數量是今年初的兩倍多。其中,美國主要港口洛杉磯港和長灘港,目前仍有22艘貨輪在港口外等待,預估仍需要12天才能進行卸貨作業。
雖然往年也有旺季塞港的情況,但近一年來造成全球航運阻塞的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。各國因應疫情進行程度不一的邊境管制,以及許多工廠被迫停工,危及整個航運供應鏈的順暢,導致中國、美國和歐洲的航運路線運費飆升。
事實上,航運供應鏈中的每個部分都處在臨界點,對于航運商、貨運商和代理商來說,即使是微小的需求變化都會對下游產生巨大影響。另外在更新基礎設施方面,港口需要提升自動化運作與脫碳物流,而且新一代貨輪也越來越大。
具體來說,目前最大的貨船一次可載運2萬個20尺貨柜,所有貨柜卸下后的長度,等于從法國巴黎走高速公路到阿姆斯特丹的距離,但這樣的大型船只需要更深的港口和更大的起重機。
對此,航運咨詢公司Transport Intelligence的首席執行官John Manners-Bell指出:
去年以來,疫情暴露了許多港口都面臨基礎設施升級的問題,整個港口基礎設施系統在去年就已不堪負荷,迫切需要投資更新建設。
全球第二大貨柜航運集團——地中海航運(MSC)的首席執行官Soren Toft也表示:
其實在疫情之前,港口的問題就已經存在了,只是設施老舊與容量限制的狀況在疫情期間被凸顯出來。
目前,一些船公司決定主動出擊,先采取行動投資港口,以便旗下貨輪能獲得優先處理權。最近,德國漢堡碼頭的營運商HHLA就表示,正在與中遠海運港口就少數股權進行進行談判,這將使航運集團成為規劃和投資碼頭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者。
02
海運價格再創新高
央視財經報道,8月10日,全球集裝箱貨運指數顯示,中國、東南亞至北美東海岸的海運價格,首次超過了每標箱2萬美元。在8月2日,這個數字還是16000美元。
報道援引專家觀點稱,近一個月來,馬士基、地中海、赫伯羅特等多家全球主要船公司,陸續上調或增加以旺季附加費、目的地港口擁堵費為名的多項附加費。這也是近期海運價格大幅上漲的關鍵。
另外,不久前交通運輸部也表示,隨著境外疫情反復,美國、歐洲等地港口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持續發生嚴重擁堵,造成國際物流供應鏈紊亂和效率降低,導致船舶船期大面積延誤,嚴重影響了運營效率。今年,國際航運運力緊張、運價上漲已成為全球性問題。
與此同時, 8月12日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漲93點或約3%,報3503點,為2010年中期以來最高水平。
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是全球散裝貨運價格的基準,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。過去一個月以來,該指數已經上漲了10%。
路透援引船舶經紀公司Alibra Shipping研究總監Rebecca Galanopoulos Jones稱,一方面是需求強勁,另一方面是來自天氣擾動、港口擁堵等因素的影響。
Jones稱,實物需求和票據市場一直都很強勁,這得益于來自太平洋地區的需求,同時也得益于2021年初以來大宗商品需求強勁的基本面因素。與此同時,港口的擁堵和太平洋天氣的擔憂也影響了市場。
值得關注的是, 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目前已采取封閉管控。
央視新聞報道,在8月11日下午舉行的寧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,寧波市通報了1例核酸檢測陽性樣本的相關情況。目前,核酸檢測陽性人員余某工作的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采取了封閉管控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對余某開展流行病學調查,判定密接者245人。